前言: 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階段性勝利只是一個新起點。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明了未來的努力方向。 會上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建議》)進一步勾勒出十四五的路線圖: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專家預計,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開新局,綠色發展將獲更大力度支持,特別隨著未來十年碳排放達峰行動的持續推進,低碳產業將站上新風口,全球企業將競逐新賽道。 十三五生態保護取得顯著成果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日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這五年是迄今為止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 在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方面,全國化解鋼鐵產能約2億噸,1.4億噸地條鋼全部清零。能源結構調整優化方面,十三五時期,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了18.2%。 十四五綠色發展重點圈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建議》明確了一系列具體任務,其中包括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進清潔生產,發展環保產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低碳產業站上新風口 十四五所倡導的綠色發展正在中國乃至全球各行各業掀起新的風潮?!督洕鷧⒖紙蟆酚浾咴诘谌龑弥袊鴩H進口博覽會注意到,不管是技術裝備,還是汽車、零售等展區,處處都凸顯出綠色、低碳的理念。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也建議,十四五期間的生態文明建設應持續推進資源、能源的節約和結構優化,全力開展大氣、水、土壤和新型污染的治理。 低碳行業站上新風口,北京仟億碳開發的林業碳匯項目將作為全國碳市場的重要抵消機制項目,為祖國建設生態安全屏障,推動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北京仟億碳會遵循我國新發展理念,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把握低碳產業發展趨勢,同國家一起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F北京仟億碳誠邀戰略合作伙伴一起開展宏圖大業!
了解更多+據英國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消息,英國林業委員會日前宣布,將為第二輪林地碳保證拍賣投資1000萬英鎊(約1200萬美元),鼓勵農民和土地管理者申請資金植樹造林,以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第二輪林地碳保證拍賣會于6月8-19日在線舉行。 林地碳保證拍賣會是英國為促進樹木種植、實現植樹造林目標而采取的措施。凡拍賣成功者,將在未來35年以拍賣價格向政府出售林地碳單元,且不受通貨膨脹的影響。通過這種方法,為土地管理者提供了長期固定的碳匯費率,可以使林地上的樹木得以長期生長以儲存碳。同時,土地管理者可以向有意愿的企業出售碳排放額,以獲得新的收入來源。 第一輪林地碳保證拍賣于2019年11月舉行,并于2020年2月結束。在拍賣會上共簽署了18個合同,總投資量為5000萬英鎊(約6167萬美元),幫助新營建182公頃林地。英國政府承諾,截至2025年,將種植30萬公頃樹木。據悉,在今后5年時間內,將每6個月舉辦一次此類拍賣會。
了解更多+今年六五環境日,中國的宣傳主題仍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更多人開始反思我們與大自然的關系,也讓更多人認識到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今年兩會部長通道,新任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說,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要做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踐行習近平同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助力林業地區脫貧攻堅,仟億碳不忘初心,一直在行動。2020年我司開展雙碳扶貧工作,對符合碳匯項目開發要求的地區免費開發林業碳匯項目、贈送生物質有機肥。提供免費在線培訓,切實解決林農關心的土壤問題,林下經濟問題等,助力林農增加收益,保護森林。
了解更多+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近日發布《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銀發〔2020〕95號),從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促進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創新水平、切實防范跨境金融風險等五個方面提出26條具體措施。 推進粵港澳資金融通渠道多元化,促進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依托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立完善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廣州碳排放交易所的平臺功能,搭建粵港澳大灣區環境權益交易與金融服務平臺。開展碳排放交易外匯試點,允許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內地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資格審查的境外投資者(境外機構及個人),以外匯或人民幣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碳排放權交易。研
了解更多+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是1970年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發起,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于現有生態環境問題的意識,并動員民眾參與到生態保護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今年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主題為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是地球上的基因庫、碳貯庫、蓄水庫和能源庫,并對二氧化碳下降、調節水文和鞏固土壤起著重要作用,對維系整個地球的生態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和環境。森林也是國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資本,是人類生存的根基,關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國土安全、物種安全、氣候安全和國家外交大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植樹造林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國每年造林面積達600萬公頃以上。預計到2020年底,全國
了解更多+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在談及《巴黎協定》的國內落實任務時曾透露,我國將加快推進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建立健全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力爭2017年全面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
了解更多+